河源開放大學(原名河源市廣播電視大學),成立于1989年,位于河源大道南朱門亭18號,是一所高等學歷教育大學,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為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實用人才。在校教職工132人,學生5000多人。
河源市廣播電視大學于1989年成立,1999年遷址于河源師范學校。在中等師范停止招生后轉制,與
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兩校合一,資源共享,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辦學模式。該校隸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轄下的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綜合性開放大學,實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并與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師大等名校合作辦學。已開設有漢語言文學、法學、英語、行政管理、教育管理、計算機應用、會計、電子電器、數控技術應用等專業。
該校擁有先進的遠程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較高素質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采用靈活的現代遠程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文字教材為基本依據,通過必要的面授輔導,音像教材、計算機網絡、雙向視頻系統和電視直播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2018年2月,河源市廣播電視大學獲準更名為 " 河源開放大學 ",4月26日,河源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成立。
創建于 1989 年的河源市廣播電視大學(下稱河源電大)獲批更名為河源開放大學,并于昨日正式揭牌成立,開啟了全市電大教育系統戰略轉型的新篇章。
辦好開放大學,是國家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我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搭建終身學習 " 立交橋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廣播電視大學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為適應社會發展,響應教育改革號召,河源電大經報省、市編制機構委員會審批,于今年 2 月獲準更名為 " 河源開放大學 "。
河源開放大學的成立,并不是簡單的更名或換牌。據介紹,河源電大正式更名為河源開放大學后,將繼續接受廣東開放大學的業務指導,其功能定位將調整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型高等學校,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廣泛開展職工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新型農民教育和各類培訓;將秉承服務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理念,堅持 " 開放多元 " 的發展戰略,力爭實現建設 " 最開放的、沒有圍墻的、全覆蓋的、終身學習的、身邊的大學 " 的目標,努力為河源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和學習型社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更名前的河源電大成立于 1989 年,1999 年遷址至原河源師范學校,在中等師范停止招生后轉制,與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采取 " 兩校合一,資源共享,兩塊牌子 " 的辦學模式。29 年來,該校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為全市基礎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學校有本、?崎_放教育及全日制中職學生 5000 余人。
據悉,隨著河源開放大學揭牌,我市連平、和平、龍川、紫金的廣播電視大學也將分別更名為連平開放大學、和平開放大學、龍川開放大學、紫金開放大學,市縣電大系統將集體轉制、全面升級。